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

1. 资本主义帝国侵略中国的方式(简答)

  • 军事侵略
  • 政治控制
  • 经济掠夺
  • 文化渗透

2. 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

  • 根本原因:社会制度腐败(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)
  • 直接原因:经济技术落后

3.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

  • 主观原因:农民阶级局限性(无科学纲领、依赖宗教、内斗腐败、治国无能)
  • 客观原因:中外势力联合绞杀(汉臣抵制、宗教冲突、列强与清廷勾结)

4.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

  • 封建性:“中体西用” 思想限制发展
  • 依赖性:依赖外国,遭列强压制
  • 腐朽性:企业管理腐败,营私舞弊严重

5.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

  • 自身局限:不敢反封建、幻想帝国主义、脱离群众
  • 外部阻力:守旧势力强大,无实权与军队

6.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

  • 民不聊生:列强侵略加剧、清廷横征暴敛、各阶层反抗不断
  • 统治危机:皇室派系内斗、新政激化矛盾、立宪派离心

7. 辛亥革命的意义

  • 推翻清王朝,打击中外反动势力
  • 终结封建君主专制,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
  • 促进思想解放,传播民主共和观念
  • 推动社会经济、风俗、思想的积极变革
  • 影响亚洲民族解放运动

8.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

  • 根本原因: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(妥协、依赖帝封势力)
  • 具体表现:无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、未发动群众、政党涣散、无革命武装

9.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

  • 十月革命启示:落后国家可走社会主义道路
  • 苏俄对华平等态度推动社会主义思潮传播
  • 革命方法启发:群众路线与暴力革命的实践

10.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

  • 阶级基础:工人阶级成长壮大
  • 思想基础:马克思列宁主义广泛传播
  • 实践基础: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
  • 客观需求: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的必然选择

11. 建党精神的内涵及意义

  • 内涵:坚持真理、坚守理想;践行初心、担当使命;不怕牺牲、英勇斗争;对党忠诚、不负人民
  • 意义:构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,激励创造历史奇迹

12. 革命新道路的内涵及探索历程

  • 内涵: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
  • 探索历程
    • 八七会议确定武装斗争方针
    • 三大起义(南昌、秋收、广州)
    • 实践:转向农村建立根据地
    • 理论:毛泽东发表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》等著作

13.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的贡献

  • 提出 “农村包围城市” 道路
  •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,发动农民
  • 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
  • 提出群众路线与持久人民战争战略

14. 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

  • 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,采取持久战策略
  • 开辟敌后战场,开展游击战
  •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
  • 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(三三制、减租减息)
  • 推动大后方民主运动与文化工作
  • 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抗战

15.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

  • 原因:民族精神、中共中流砥柱作用、全民族抗战、国际支持
  • 意义:粉碎日本殖民图谋、促进民族团结、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、开辟民族复兴前景

16. 抗日战争后,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建国做出的努力

  • 主动提出和谈,毛泽东发表声明
  • 建议军队撤回华北、华中,主动撤军让地
  • 开展土地改革,发展生产救济难民
  • 主张组建联合政府,参加政治协商会议

17.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

  •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,奠定后方基础
  • 采取正确战略战术(人民战争、歼灭有生力量)
  • 建设纪律严明、思想统一的军队
  • 获得人民群众支持
  • 得到国际社会主义国家支持

18.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

  • 意义:完成民族独立、开创革命新时代、为世界反帝反殖提供经验
  • 经验:建立农村根据地、发展人民战争、建设革命军队、建立统一战线

19. 社会主义改造原因,过程,基本教训

  • 原因:国营经济主导、资本主义弱小、农业改造保障工业化、国际环境影响
  • 过程
    • 农业:互助组→初级社→高级社
    • 手工业:生产小组→供销合作社→生产合作社
    • 资本主义工商业:初级国家资本主义→个别公私合营→全行业公私合营
  • 经验:工业化与改造并举、逐步过渡、和平改造

20.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历史必然性

  • 内容:巩固专政、发展经济、实现改造、建设意识形态、加强国防
  • 必然性:国际形势变化、革命实践经验、社会主义建设需求、中国国情特殊性

21.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

  • 理论成果:《论十大关系》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、中共八大路线、整风运动
  • 实践成就:经济快速增长、工业与交通体系建立;“三弹一星”、杂交水稻等科技突破;文化教育发展;国际地位提高

22.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,历程,以及成就

  • 必要性:经济发展需求、国际改革浪潮推动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、改善民生期待、政治文化领域拨乱反正
  • 历程:农村改革(1978-1984)→兴办特区→城市改革(1984-1992)→加入 WTO(2001)→全面深化改革
  • 成就:经济快速发展、市场经济体制完善、对外开放格局形成、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进步、国防外交及党的建设推进

23.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贡献

  • 推动思想解放,转移工作重心到经济建设
  • 提出 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”
  • “南方谈话” 解答重大理论问题
  • 提出 “一国两制” 构想,推动祖国统一

24. 新时代内涵

  •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
  • 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时代
  • 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
  • 实现中国梦的时代
  • 为人类作贡献的时代

25. 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

  • 经济、改革、民主法治、思想文化、民生、生态、强军、港澳台、外交、党建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

26. 材料分析(高频考点)

  • 青年与新时代、青年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
  • 《论十大关系》标志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

27. 长征精神

  • 内涵:坚定理想信念、不怕牺牲、独立自主、顾全大局、依靠群众
  • 现实意义:激励新时代奋斗,战胜困难,贡献国家